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天南的神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8610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7:02:57 楼主

        长久以来,这里都是鲜为人知的神隐之地。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的冰雪阻断了它的通路,潮湿的孟加拉湾暖流又让这里温润翠美;连绵不绝的群峰使它隐秘雄奇,声名狼藉的“麦克马洪线”却又令它孤寂蒙羞。这里是察隅,这里是藏东南天际最后的隐秘地。 <h3>激荡察瓦龙</h3> <p>一旦你决定了从察瓦龙穿行到察隅,你就会明白什么叫真正的挑战,即便对我这样的“老滇藏”来说,穿行在这条“察察公路”(察瓦龙到察隅的公路)上,也感觉前方似乎是一连串的未知。</p><p>这里是西藏察隅县最东南端的察瓦龙,藏语中意为“炎热的峡谷”。它的东面与云南贡山的丙中洛相接,怒江则在这片温润的高山峡谷中回转。</p><p>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越野车正经过中国最凶险的道路。路面全是页岩碎石,路基松软,遇到暴雨必然滑坡。穿行在悬崖绝壁边缘,塌方和泥石流随时都会与你擦肩而过,司机的任何一个闪失,都可能让我们命归黄泉。</p> <p>历史上,这里是马帮才敢行走的路线,外界的人对此知晓极少。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中最著名的瓦弄战役,就爆发在这片与世隔绝的高山峡谷中,以至于我们一到西藏地界,就看见“严格禁止外国人进入”的黄色告示牌。从这里,山路一个急转弯,我们便驶入了藏东南的地界。</p><p>毫无疑问,这是片曾经风云激荡的土地。</p> <p>怒江在公路对岸铺陈出一幅雄奇的景象。进入这片藏域,怒江依然就着山势来了个并不规则的大拐弯。虽然与云南地界的“怒江第一弯”相比稍逊气势,但转弯处的款款良田,让人感受到另一种温润恬静的气息,给怒江平添了一丝的温馨与妩媚。</p> <p>驱车行走了一天,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遥望远方的碧罗雪山,此刻正在氤氲云气中渐渐掩映遮蔽起它雄奇的身影,让人感慨只有在天南之地才能看见的另类奇景。晚霞中,我们跟它道上一声晚安,在惊险的白日记忆与宁静的梦幻暮色中沉沉睡去。</p> <h3>高原小江南</h3><p>驱车一路行进,转过这条深深的沟谷,我们才真正抵达了察瓦龙乡。</p><p>由于整个察隅县的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且相对高差达到3000米以上,造就了藏东南的这片独特的亚热带高山峡谷,察隅也由此有“小江南”的美誉。不过这是指气候上的,到了察瓦龙乡,我们只看见一条土街、连片的藏式房屋,另有一派粗犷的“江南”气质。</p> <p>这里的藏式民居通常是木石构造,二层或三层结构,石墙木柱,楼层用木板隔开,屋顶用泥沙灰混合覆盖成平顶。楼下用来饲养牲畜、堆放柴草农具,楼上住人,分得清楚。二层客厅上开几扇窗户,屋梁和门框上还会用白石灰粉绘上一串城垛图案,表示吉祥如意。</p><p>都说察瓦龙盛产玉米,我们在不少人家的房前屋后都能看见。而屋顶堆满的小南瓜,让人望见不禁心中惊喜万分,只觉得这里是藏域难得的物产丰饶之地。</p> <p>其实,察瓦龙还盛产青稞、小麦、荞麦。但要说最令人惊异的物产,还是路边和山岭上延绵不绝的仙人掌。湿润宜人的气候,使得这里漫山遍野都生长着干旱植物仙人掌,有些甚至长成了小树的模样,每年结出的仙人果更是多达数百吨。</p> <h3>高山深谷</h3><p>从察瓦龙乡转出,我们继续向察隅方向不断行进。驶过钢索桥,在蜿蜒曲折的怒江边抛下了留恋的最后一瞥,我们才一头扎进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木孔峡谷,开始进入一片一望无际的针叶林地带。</p> <p>在木孔村附近,我们偶遇这段清澈轰鸣的瀑布,便暂且称之为木孔瀑布了。它清丽绝色,在下游发育出一条乳白色的小河在林间流淌,我们丝毫没有抵抗力,转瞬便被她自然的绝美所倾倒。只是不知大雪封山的时候,这条靓丽的瀑布又该是怎样的美丽动人呢!</p> <p>深入针叶松林,我们已经被美丽的风景绊住了脚,一路走走停停,恨不得把这座森林统统装进相机,弄得司机师傅都开始着急起来。如此高海拔地带能看见这么大片的亚热带丛林,无论如何都令人眼前一亮,我们早就不知不觉沉醉在雨林深处,难以自拔。</p> <p>时间不等人,我们还要抓紧赶赴察隅,只能在这片温润的雨林中短暂停留,便又要匆匆离去。林中道路的远方,黎斜腊卡峰傲然耸立,格外引人注目。我们只能匆匆拜别神山,因为一旦在雨林中遭遇大雾或暴雨,就难以脱困。而一路上虽然时有薄雾弥漫,却没有遭遇恶劣天气,让这段原本变幻莫测的行程,成为难得的美丽记忆。</p> <h3>下察隅,沙琼村</h3><p>抵达察隅一路无话,我们的重点是去下察隅的沙琼村,去探访那里鲜为人知的原始部落——僜人。僜人以前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原始丛林中,历史上曾被称为野人,据说他们赤脚就能上雪山,解放后才陆续从深山老林搬出来,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p><p>至今,僜人还是尚未被识别的少数民族,沙琼村则是僜人的聚居村,也是僜人文化最集中体现的地方。它位于海拔不足1500米的热带丛林地区,远远看去,到处是芭蕉林、竹林、稻田、荷塘,一派热带风光。</p> <p>这里的房屋多为南北向木板房,以木结构阁楼长房为主,房顶呈“人字形”,原本都用阿库草所盖,现在则用上了援建的蓝屋顶。整个村子整齐美观,家家户户都住在绿树掩映的吊角木楼里,房舍周围花草繁盛,远处梯田层层,一幅世外桃源景象。</p> <p>如今,僜人们的生活并非像文献中所说的原始落后,现代化的元素多多少少地涌入了这个偏远的村庄。虽然我可以了解他们用拖拉机运玉米,但还是一时无法理解僜人把玉米垒成一堵“墙”一样的储存方式。这或许就是现代与传统交融结合的生活方式吧。</p> <h3>僜人传奇</h3><p>僜人最引人注目的是绚丽多彩的服饰。由于居住在藏东南印度边境附近,印度服饰特色在他们身上非常明显,受藏族服饰的影响反而比较少,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们的衣服多是自产自用的麻织品,也有少量是棉织品,有时候会使用原色麻线,有时也会把麻线染成红黑两色。由于其居住地四季如春,季节不太分明,所以僜人服饰基本上展现的都是春天绚烂的气息。</p> <p>用耳环装饰是很多民族的共同点,但我们还真是第一次看见像僜人妇女这么大的耳环的。在僜人看来,成年男女戴大耳环是一种美,老妇人更是极其倾心一种叫“勾达白”的大耳环。它的直径足有五、六厘米,中间空心,耳环壁很薄,但每只最重50克,着实让人惊叹。</p><p>据说,僜人不论男女,从小就由长辈用油松针或竹针将耳垂穿透,再将芭蕉叶卷成细卷穿进耳洞,把耳洞一点点扩张到一定程度,再用细竹管替换芭蕉叶。如此反复多年,耳洞最终就能放进硕大的耳环了。</p> <p>令我们诧异的是,时至今日,僜人部落依然有自己的“头人”——阿鲁松。虽然60岁多了,可我们刚进他家门拜访时,发现他正和几个年轻人在玩“斗地主”,令我们忍俊不禁。</p><p>阿鲁松剃着光头,白布缠头,腰间挎刀,依然给人一种武士威武的感觉。见着我们这些外面来的客人,二话不说就是“干儿酒,干儿酒,男人喝了身体倍儿棒”。逗得我们一口气连下三杯,醉了三天也没回过神。</p><p>实际上,阿鲁松是相当有名气的人物。他腰刀不离身,1986年随国家民委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内地考察,登机便与航空公司发生争执。僵持不下中,民航竟然得到上级“准予携刀登机”的批示,就此破例。从此,“带刀旅客阿鲁松”的声名四方远播。</p><p>阿鲁松家客厅中挂满墙的牛头,是他为之自豪的又一话题。僜人讲求乐善好施,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宰杀牦牛比赛,以此“竞选”头人。1991年,阿鲁松一口气砍下25个牛头,为整个部族带来了吉祥,也成为阿鲁松一生的荣耀。</p> <p>毫无疑问的是,僜人的生活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样隔绝封闭了。以前刀耕火种的族群,如今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但文化、传统和习俗依旧存在,这样的改变也未尝不是好事。我遥望着这座花香四溢的美丽村庄,心中祝福这里永远都纯真、善良、恬美。</p><h3>察瓦龙—察隅行笺</h3> <p>【交通】</p><p>一般来说,人们将云南丙中洛—西藏察瓦龙乡—西藏察隅县的这段道路,称之为“丙察察公路”,这是滇西进入西藏的最后一条公路。由于其它进藏公路海拔较高,且有长达4个月左右的大雪封山期,而丙察察公路海拔低,可常年通行,因此将有望成为最为便捷的进藏公路。</p><p>目前,丙察察公路的整体路况依然较差。一路上锋利的碎石很多,因此车辆要求底盘高,轮胎正面抗压、抗磨能力强,否则很容易被石块划破轮胎。此外,从丙中洛至察瓦龙的路段上有多处山峰风化造成的滑坡路段,行走时要千万小心,以免被山上滚下的石块砸中。由于侧面紧靠怒江峡谷崖壁,很容易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要是搭老司机的车,司机会不停告诉你这里掉下过几个车,死过几个人,那里又掉下过什么车,死过几个人,反正自驾前往要特别小心,特别是会车的时候。</p><p>从察瓦龙到察隅现在还没有班车,但可以包车前往,不过包车的日期很不固定。如果单独包车大概在2500—3000(2500—3000)元左右;如果能碰到与当地人一起包车,一人只要100元左右,早上5点发车,晚上8点就能到察隅县城,中间没有休息。这种车通常是跑运输的皮卡或货车,因此会非常颠簸,要有心理准备。</p><p>一般开车的情况下,从察瓦龙到察隅一天就能赶到,万一路上耽搁了没有赶到,最好在半路的目若村或带锯场住宿,而不要走夜路。因为这段路上极有可能遭遇大型野生动物,会非常危险。</p><p>察隅县到上、下察隅有班车往来,但要记得在察隅县再办一张边防证。前往下察隅沙琼村可以在察隅包车前往,费用在300(300)元左右。</p><p>【自驾线路】</p><p>察瓦龙乡→木孔村→日东村→目若村→嘎达村→察隅县→沙琼村</p><p>【住宿】</p><p>察瓦龙乡:镇上最有名的就是四川饭店,可以吃饭住宿,还有火锅。老板姓陈,他在察瓦龙办客栈多年,与当地的藏族同胞关系非常好,进出察瓦龙都可以与他联系。有驴友搭陈老板的车往返丙中洛大概在80元左右,具体还要面谈,电话:13518948988。</p><p>察隅县:住宿非常方便,县城不大,察隅温泉宾馆、新气象宾馆、稻香宾馆等都可以考虑,还有很多小型招待所;驴友甚至可以去当地村民家借宿,藏族同胞非常热情好客,但村民生活并不宽裕,最好给藏族同胞多留下些饭费。</p><p>【景点】</p><p>好的风光全在路途上,要是不急着赶路,可以在察瓦龙乡和目若村多待几天。除了藏域江南的天堂美景外,还可能会遇到真正的马帮,别有风情趣味。</p><p>【提示】</p><p>1、高原上带好衣服和雨具,各类极端天气都有可能遭遇。</p><p>2、去察隅县一定要在内地办好边防证;而由于是边防重地,要去上、下察隅乡还要到察隅的县公安局的边防大队再办一张边防证;自驾更是需要公安机关开出证明,再凭证明去国防边境管理部门开过桥证。</p> <p>摄影师介绍:</p><p>谢罡,《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撰稿人。长期专注西南人文风光题材摄影,走遍云南、西藏、青海等地,著有《雅鲁藏布大峡谷里的墨脱》等专著。</p><p>摄影师手记:</p><p>虽然是一位在西藏长年游走的行者,我也是第一次踏上丙察察这条传奇之路。这两年川藏线的道路大为改善,走起来已经是轻车熟路,而行走丙察察让我再一次找到了命悬一线、生死莫测之感。虽然我们的越野车性能强大,但好几次汽车在悬崖边“走钢丝”的莫名紧张,让人感觉方向盘略微一偏,世间的一切或许就会天人两隔。总而言之,相对于那种危机和紧张感,你永远会感到语言文字的乏力。</p><p>一路上,我们遇见了那些淳朴善良的山民,遇见了行走在这条古道上的马帮队,遇见了驻守边疆、忠于职守的军人……这里的一切都那样温润、柔软、祥和,都令我的记忆甜美、安静、留恋。而最令我难忘的,依然是那些在这条随时可能爆发险情的道路上辛苦筑路的人们,他们埋首工作,他们侧身立在悬崖边为车让路,他们保佑着所有路上行者的平安!真诚希望所有的他们都幸福安康!</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