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生死罗布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540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4 09:44:15 楼主

        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一样,我带领一群志愿者走进了罗布泊。在这片死亡地带,搜救本身就面临极大的危险,是一次用生命去寻找生命的行动。 <h3>出发</h3> <p>无人之地、世界之谜、死亡之海,同时有着这么多称号的罗布泊曾令多少人神往又令多少人魂断。</p><p>2009年年初,一位鄯善县维吾尔族老乡卡斯木又失踪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他的亲人找到我,希望帮助寻找失踪的家人,我们最终组织了一支由十几名志愿者参加的搜救队伍,开始了此次搜救行动。</p> <p>4月正是罗布泊酷热难耐的季节,一天中经常是飞沙走石,一般人都不敢轻易进入这个“死亡地带”。</p><p>铁板河是孔雀河中下游一段广阔但早已干涸的河床。这里以前是孔雀河流向罗布泊的必经之地,由于河水常年冲刷形成了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雅丹地貌。人们眼里的孔雀河虽然美仑美奂,但由于自然灾害和风沙侵蚀,干枯的河床更是坑坑相连、险象环生,加上周围又没有参照物,在这里极易迷路。</p><p>据失踪者卡斯木的同行者回忆,他们当初驾驶越野车从鄯善县城出发,越过库鲁克塔格山山脉进入罗布泊。4人一路颠簸,到达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的铁板河时,缺少探险经验的卡斯木为眼前的景象兴奋不已,便随心独行,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同伴的视线中,不见踪影。</p> <p>带着人们多次搜索卡斯木时找到的遗嘱和望远镜等遗物,我们一行十几个人从距离罗布泊西南方最近的尉犁县城出发了。每每想到临出发前,他的家人嘱托我们时那种期盼的眼神,既沉重又有无尽的使命感。希望这次的寻找能出现奇迹,让卡斯木早日回归故里。</p> <p>准备好充足的给养,救援车队离开尉犁县城向罗布泊无人区驶去。很快,村庄、树木已经被我们抛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坑坑洼洼的沙石路面也变得越来越难走。正午的阳光还是穿透坚硬的车厢,灼烧着我们的身体,窗外的风没有一丝凉意,像一股股热浪打在脸上,汗水很快湿透了全身。</p><h3>艰难前行</h3> <p>刚离开有树的地方不过几百米,道路便被一个个起伏的沙包掩埋,小彭驾驶的给养车在第一个沙包就遭遇陷车,只有靠断后的胖子开着丰田4500绕过皮卡将其拖出沙包。而这才仅仅只是开始,之后一个接一个的沙包都把道路掩埋了。</p> <p>我们一路上都在不停地陷车、挖沙、推车。有时,一辆车要陷好几个小时,就只能先卸下部分行李,由队员自己背着包,拖着拉杆箱,顶着大风,先背到一块较硬的地面去。</p> <p>在茫茫的荒漠上根本没有道路,完全要凭经验探路。这种情况下仅靠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完成任何任务的,团队精神是通过道路的根本保障,如果一辆车有了麻烦,你就必须停下来帮忙,你帮我,我帮你,面对逆境和困难时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将我们维系成了一个整体。</p> <p>行车越久便越感燥热,为了减少汽车消耗,空调被禁止使用,风沙大又不能开窗,驾驶室骤然变成一间桑拿房,衣服被汗水紧紧粘在身上,所有人在高低不平的弹坑路上颠得前仆后仰。</p><p>因为风沙和曝晒,下车时都需要以布遮面,戴上墨镜。酷暑高温、荒原缺水、肆虐沙暴、无数次的绝境陷车,恶劣到无以复加的自然环境比我们最初预想的还要艰苦困难很多,可是一路上没有一个人说过要放弃。</p><h3>夜宿扎营</h3> <p>每天夜里,到达宿营地时,所有人都已经被难行的道路折腾得快崩溃了,日间的疲惫也并不能得到充足的补给。由于在无人区,所带的食品有限,白天基本上都是靠干粮和高能量食品,通常到了晚上,做上简简单单的一餐饭便成了一天中难得的“大餐”了。</p> <p>就连睡觉在此时也都成了问题。4月的罗布泊沙尘暴特别多,并且来势凶猛,夜里帐篷被狂风刮得啪啪作响,躺在里面时时都担心它会不会被连根拔起,甚至担心越野车都会被吹翻。</p> <p>出发前,当地人曾告诫我们,要注意罗布泊里的草蟞子,特别是在有水源地域的红柳丛。草蟞子是蜱虫的一种,腿长,爬得很快,一旦感知到有人或其他动物靠近,很快就能顺着声音、震动而来,甚至是成群围上来。如果不慎被咬,它会把嘴和头扎入人或动物的皮肤,一天内它的身体可以膨胀到直径两厘米左右。此时,还不能直接将其拔出,如果虫子的头和嘴断在皮肤里就麻烦了。有的草蟞子带有出血热病毒,遇上那种更麻烦。所以,到了晚上露营时,我们一边累得想要早点睡去,一边还要胆颤心惊地担心会有草蟞子来袭。</p><h3>一路搜寻</h3> <p>一路上,偶尔会发现有人做的箭头记号,留下的足迹或者遗物等,我们都鼓足全力顺着线索追寻,可是往往无疾而终,在罗布泊,往往一场风沙就能把这些印记或覆盖或卷走了。</p><p>有经验的人在走失的时候应该留守在高处,这样容易被搜寻人员发现。另外身上一定要带打火机,无论是迷失的人还是寻找的人到了晚上都应该在高地架起旺旺的篝火,也是为了让人发现。</p><p>可是,大部分迷失的人会本能地到沙丘背面躲避风寒或烈日,这样会更危险,因为罗布泊风沙很大,如果迷失的人已经筋疲力尽,没有能力爬出沙窝,风沙就会把他们吞没得无影无踪,这就给我们的搜寻带来极大的困难。</p> <p>在荒茫的沙漠中,烟花是一种很好的搜救信号,既可以寻找同行队伍中走失的队友,也可以找寻附近还幸存的人。</p><h3>意外发现</h3> <p>经过营盘古城地带时,号称“沙漠千里眼”的一名队员惊叫道:“我好像看到沙丘那边有一只手晃动了一下。”大家心里顿时紧了一下,马上调转车头以最快的速度退回到400多米开外的营盘古城下,朝招手的地方寻去。</p> <p>果真,一个周身灰土得跟沙丘一样颜色的人已无生色地躺在沙丘边。他看上去骨瘦如柴,眼睛深陷,瞳孔放大,脸上已经干了的汗水夹杂着尘沙,已经没有一丝血色,一只胳膊腕子还有已经凝固的淤血。</p> <p>我们赶紧给他水喝,但是喝下去的矿泉水又被很快吐了出来,最后只有一点点向他嘴中滴盐水,使他的身体尽快补充一些盐份。然后再给他的脸上、身上轻轻地洒一些矿泉水,让他身体表面潮湿一点,情况才有了一些好转。</p> <p>为他重新包扎过伤口后,我们给他留下了10瓶矿泉水、充足的水果和面包等食品,以及一个睡袋用来为他遮阳,让他自己慢慢的先恢复体力。我们告诉他我们要继续寻找别的失踪者,回来的路上会再将他带出沙漠,于是告别了这位青年,我们又重新踏上了征程。</p><h3>到达失踪地</h3> <p>我们继续向干涸的沙漠行进了100余公里路,到达了目标区域,找遍了沟沟坎坎,翻遍了每一个沙包,但是除了枯死千年的胡杨和铮铮白骨,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更见不到失踪多月的维吾尔族兄弟的任何蛛丝马迹。</p> <p>失望又一次打击了我们,这一路走来,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没有外界的任何讯息和联络、也没有任何娱乐,如果不是一路上同伴们互相逗乐和支持鼓励,恐怕我们早就被孤独无助打倒了,而这时又一次的毫无结果近乎让我们绝望了。可转眼,看到胡杨树虽已死,却依然屹立在那,千年顽强的精神也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进。</p><h3>魔鬼城雅丹</h3> <p>这就是传说中的龙城雅丹,“丝绸之路”上曾经繁盛的古国随风消逝,零星剩下的遗迹就散落在这连绵的雅丹之中。我们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亿万年地质变迁所赋予的地球外貌,又日夜不断地受到大自然中水流与风的刻蚀,在许多地区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态,一旦进入就像进了一个迷宫。</p><p>在这里,我们遭遇了此行最强的沙尘暴,沙尘几乎将汽车玻璃打碎,能见度只有10米左右,根本无法辨别东南西北,车队简直就是在沙尘暴中突围。</p><h3>调整方针</h3> <p>拖着疲惫的身躯出了雅丹,再穿过十来公里的盐碱滩道路,楼兰保护站出现在眼前:一排小平房、四间地窝子、还有几位文管员构成了罗布泊无人区中唯一的居民点。楼兰保护站地处楼兰古城25公里处,属于楼兰保护区范围内,这里终年有2-3个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常年巡逻在楼兰保护区的周围,生活条件极其艰苦。</p> <p>在这,我们认识了小崔站长和他的同事们,我们告诉他是来寻人的,需要出具寻找通行证明。他们非常热情,说每来一个团队就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们终于可以看到人了。由于长期不和外界打交道,他们变得不善言辞,但总是给予过往的队伍无私的帮助。他询问我们是否有找到卡斯木,可目前为此,依旧是没有卡斯木的任何踪迹,我们就在此休整下队伍,重新调整寻找方向。</p> <p>由于小彭开的是给养车,车况没有我们大车队的好,一路上经常出状况,考虑到整个团队,只有让他先自行回去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经过这么多天的探险寻人,大家已经形成了信任和默契合作,也算得上是生死之交了。</p><h3>悼念</h3> <p>出了楼兰保护站行车一个多小时,在离道路两公里远的地方竖着几块余纯顺的墓碑。1996年6月,有“当代徐霞客”之称的余纯顺完成了72个探险项目之后,在穿越罗布泊北湖区的探险活动中不幸遇难。他曾说过:“徒步旅行再造了我,它使我从物质走向充实;从狭隘渐入宽厚。”</p><p>望着这位前辈的墓碑,我们心情都无比沉重,逝者已逝,可是他的英雄气概,他的精神,却留给后人无限的缅怀,也指引着我们搜救寻人,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永恒吧!</p> <p>夜里,队员们放飞了孔明灯,既可以给那些还困在这片土地上活着的人们寄予希望,也是为在罗布泊的已逝者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安息,也保佑和这些探险家有着同样理想的人们一路平安!</p><h3>暂别</h3> <p>接下来的几天也并不轻松,陷车已是家常便饭,热浪一股股袭来,队员们都已神色憔悴,我们所带的给养也所剩无几,车上的油料也让我们无法再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待得太久,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寻找还是折返。</p><p>有些队员尽管已心力俱疲,但依然不愿放弃对卡斯木的寻找,可权衡整体情况,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折返,为了探险队能够安全地走出罗布泊,也为了返回去营救那位独行的青年人。我相信我们还会再回来寻找那些失踪的兄弟们。</p><h3>【行笺】</h3> <p>【交通路线】</p><p>穿越罗布泊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越野车,路线分东西穿越和南北穿越。因为这次寻人的位置在铁板河,所以我们选择的路线是乌鲁木齐 → 库尔勒 → 尉犁县城 → 营盘古城 → 铁板河(孔雀河)→ 胡杨林 → 龙城雅丹 → 楼兰保护站 → 余纯顺墓地然后再折返。</p><p>【食 宿】</p><p>进入罗布泊之后,一路上都是搭建临时帐篷,食品也是提前准备、一路携带。进入罗布泊需有充足的给养,因为该地没有可饮水源,更没有食物补给。在罗布泊,水是最紧要的资源,并且当地极其干燥,所以水一定要带足。</p><p>【装 备】</p><p>由于罗布泊有丘陵、沙漠、戈壁、雅丹、盐碱、炮弹坑等不同地形的道路,所以驾驶四驱越野车为宜,车上应至少配备车载充电电源、导航仪、电台、防风镜和备胎,有条件的话可以带上发电机。除此之外,通讯设备也是安全的保障,卫星电话、对讲机都必不可少。</p><p>其他装备主要包括户外装备和日常生活装备。应有的户外装备包括帐篷、睡袋、防潮垫、头灯或手电筒、打火机或火柴、应急灯、瑞士军刀。生活装备上,野外灶具、常规药品、环保垃圾袋都要一路携带,另外,因罗布泊没有水源致使洗漱困难,可以自带一些漱口水,一路上最常用到的清洁用品是湿纸巾,可以多带一些。防晒防风沙装备诸如太阳帽、太阳镜、口罩、头巾(纱巾)都是必需用品。喜爱摄影的人,摄影器材也要考虑防尘防沙性能好的,自带一些透明胶布和保鲜膜给相机做一些防尘包扎,减少尘土侵蚀,多带备用电池。</p><p>【季 节】</p><p>罗布泊在6月至9月初,非常不易进入,这个季节的最高温度达40℃,地表温度高达70℃左右。3月至5月初也尽量减少进入,这个季节的风沙以及沙尘暴都会非常大,会严重影响行进的速度。此外,严寒季节的罗布泊气温达到零下20℃,会给行动带来诸多不便。建议每年的10月、11月进入罗布泊较为合适。</p><p>【衣 着】</p><p>罗布泊的海拔变化不大,衣着根据穿越的季节和气温而定,秋季注意防风沙,冬季注意保暖。值得注意的是,衣服最好以颜色鲜明的为主,如亮黄或红色,这样在荒漠中易于辨识。鞋以高帮运动鞋或登山鞋为好,在罗布泊常会在坑洼不平的沙地或硬地行走,有时要爬土台或走盐壳地,鞋要结实。</p><p>【其他注意事项】</p><p>1、必须请熟悉当地情况、道路和方向,有丰富穿越经验的人担当向导带队进入。</p><p>2、在罗布泊里面行走切忌个人主义,不要离开队伍,更不能擅自离队,这样是非常危险的。</p><p>3、下车后必须随身携带火具、头灯、一至两瓶矿泉水,和少量的补充能量的食品。</p><p>4、如果出现意外不小心离队,尽量原地不动,或者在就近高处等待,有条件的可以捡一些干树枝(罗布泊部分地区有枯萎的胡杨和耐盐碱的红柳),点起篝火,发出求救信号。</p><p>5、遇到沙尘暴不要惊慌,找迎风坡面抱头蹲下。</p><h3>【摄影师简介】</h3> <p>刘英智,新疆野骆驼探险俱乐部领队,摄影家,曾多次带队探险新疆罗布泊、阿尔金山、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内蒙古西部等广袤无人区,并先后多次在罗布泊、可可西里等无人区帮助受困人员并对失踪和遇难者进行搜寻和甄别工作。</p><h3>【摄影师手记】</h3><p>我与罗布泊打了十来年的交道,进去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光我亲眼看到在沙丘背后的尸骨,就有五、六具了,他们已经成了白骨一堆,他们是谁,可能永远是谜了。</p><p>罗布泊的神秘,可能吸引着很多人以各种目的走进这里,但无论是什么目的,进来的人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是否掌握了野外生存和遇险自救的常识,是否掌握了这里的历史、地理、天文、气象等等知识,是否有两辆以上的车同行,是否带全了所有需要携带的物件。总之,还没有了解它,就不要贸然走进它,否则这个代价可能就是生命!</p><p>罗布泊在历史上曾经住着几十万人口,到处都是沼泽河流,各种野生动植物更是数不胜数,罗布泊人终身以捕鱼为生,过得非常安逸。可惜,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个几乎寸草不生,年降雨量不到3毫米的干涸之地,所以现在的人们想要进入罗布泊就得承受迷途甚至被渴死无水的危险。</p><p>如果有机会能够进到罗布泊,除了欣赏其博大与神秘外,也要珍惜现在的生存环境,节约现有的环境资源,更好地维护我们这个十分脆弱的星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接受历史的教训,使我们这一代人不要再重蹈覆辙。</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