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国破幸有山河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6926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6:58:11 楼主

        抗战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1倍。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条件。再加之,在这广阔的土地上,遍布全境的高山、丘陵,奔流其间的泱泱大河,犹如铜墙铁壁,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卢沟晓月曾留下乾隆的御笔,为老燕京八景之一。因为60年前的那场战争,卢沟桥在中国人的眼中早已不是风景,而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摄影/Michael /C<p>又一个8月15日即将来临……</p><p>一天深夜,翻看友人从台湾带回来的《目击抗战五十年》。书中,60年前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举国沸腾的欢庆场景,不由得让人想起杜甫的诗句“剑外忽闻收蓟北……漫卷诗书喜若狂”,同时想起一位经历过二战的美国步兵说过的话:1945年8月15日,是人类有史以来互相亲吻最多的一天……</p> 黄河毕竟东流去<br>在战争中,地理条件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若没有黄河天险,抗战可能更加艰难。在晋南,中条山和崤山在黄河两岸默默对峙。从龙门跃出的黄河折向东流,一路呼啸。当年日军费尽周折,却受到中国军队倚靠地利的有效抵抗,始终没能渡过黄河,威胁西安。<p>他可能并没有夸张。因为,这一天不仅仅意味着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还意味着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终于结束了。</p><p>然而,当那个著名的“和平之吻”渐渐成为过去,2005年的5月9日,盛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掀起了全世界媒体对二战回顾的热潮。可是1945年5月9日只是欧洲战场胜利的日子。那时,亚洲战场中国境内,硝烟依然弥漫,中国军队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刚刚开始。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这场恶梦般的战争最终结束也是在中国大地上。这一点,今天的国际社会似已有所忘却了。</p><p>统计资料表明,抗战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1倍,总人口是日本的5倍,但是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是中国的4.4倍,钢铁、煤、铜等的产量是中国的100多倍。至于飞机、坦克、汽车、军舰等,日本的制造技术、生产能力均领先世界,而中国依然是一片空白。</p><p>因为这样的国力对比,日本曾口出狂言,“三个月就可以灭亡中国”。但是,正如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在《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一文中所述,日本侵华战争最基本的错误正是“企图征服中国”。</p><p>曾经看到一张抗战期间的中国婚礼合影。照片中有一群气宇轩昂的时髦男女,新郎西服笔挺,新娘婚纱曳地、手捧鲜花——即使在今天,他们的装扮也毫不过时。但是,真正让人感怀的是这一群人簇拥着的横幅:结婚不忘救国。事实上,只要有这样的中国人,中国就不会灭亡。</p><p>同时,中国西高东低的复杂地形,以及众多的名川大山,在抗战期间,起到了阻隔敌军的重要作用。虽然日本在侵华之前曾对中国进行多年的地矿调查,了解中国的军事地理,但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那高耸的山峰、奔流的江河,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家,就是捍卫家园的武器。</p><p>中国多山。长白山、燕山、泰山、中条山、茅山、五指山……特别是绵延千里的太行山,在华北平原和山西黄土高原之间竖起了一道天然屏障。抗战期间,八路军正是依托这片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山区,进行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对此,李宗仁在上述《检讨》中总结得很精辟,“(日军)竟将其主力军投入四面崇山峻岭的山西,以致旷日持久,作茧自缚”。 </p><p>目光越过太行山。在晋南,中条山和崤山在黄河两岸默默对峙。从龙门跃出的黄河折向东流,一路呼啸。当年日军费尽周折,终于突破“盲肠”一样的中条山,勉强到达黄河北岸风陵古渡,面对黄河掀起的滔天巨浪,他们也只能望“河”兴叹:这黄河对岸,峨峰插天,自古以来即具“崤函”之固的潼关高高在上,难以攻克。</p> 战争增强凝聚力<br>据传,毛泽东曾这样“感谢”日本军阀:“……如果没有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既不能觉悟,也不会团结起来。”抗战的确增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当时的国人,不分大江南北,无论男女老少,同仇敌忾,把救国当作头等大事,即使在婚礼中亦没有片刻遗忘。事实上,只要有这样的中国人,中国就不会灭亡。供图/张量<p>其实,侵略者早已深受黄河之“苦”。1938年6月6日,日军沿陇海铁路已向西进犯至商丘、开封。9日,蒋介石令部属扒开了花园口大堤。“黄河之水天上来”,哭泣的母亲河无情地吞噬了她近百万的子民和万顷良田……虽然代价惨重,“并不可取”,但它把日军暂时阻隔在黄泛区以东,也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日军吞噬中国的步伐。对此,当时日方是如此评价的:“黄水南流入淮,不仅对于华北战局发生重大影响,将来华中战局,亦将受其影响。”</p><p>中国有多条刚烈如此的河流。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当时入川,惟一的便捷通道就是长江。在著名的宜昌大撤退中,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利用这条河流,在40天之内把150多万人、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在内的100余万吨货物,安全地送到了大后方。人们把这称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那次声名卓著的撤退只不过抢运了33万盟军和装备。长江和黄河一样,是中国的母亲河。在三峡石牌,长江也毅然地向东拐了一个130度的急弯。当日军沿长江西侵,多亏有这个弯,中国的军队才得以据守了陪都。 </p><p>在滇西,还有怒江。全面反攻前,倚靠地形险恶的怒江大峡谷,中国军队把日军阻隔在西岸达两年之久。</p><p>此外,在白洋淀,在沙家浜……在中国无数的河湖港汊,此类故事,数不胜数。</p><p>1938年,蒋介石确立了“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而毛泽东从中国是大国的地缘优势出发,预见了将来的“持久胜利”。毛认为,抗战初期,日军占领了中国东部地区的一大块。但若从全中国版图而言,才刚刚占领了一小块,而且大都只是占领了其中的主要交通线和大城市等“点”和“线”状的狭长地带,中国依然保有“面”的优势。国土辽阔为中国在反侵略时创造了广阔的回旋余地,这是非常有利的地理条件。除了地大,还有物博、人多,加之地形复杂,中国能够坚持一场长期的战争,而国土面积只有中国1/31的日本则完全相反。从这个角度,毛泽东率先提出,日本不可能灭亡中国,而中国将取得最后的胜利。</p><p>当然,为了保卫这幅员辽阔的如画江山,中国付出了血的代价:死伤人数3500万,直接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许多城市成为一片焦土,许多家庭支离破碎……</p><p>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和最主要的战场之一,中国牵制了日军陆军兵力的70%和海军兵力的30%,并共计歼灭了日军150余万。对此,当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亦心存感激。他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吗?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p><p>60年前的这场战争,为中国赢得了能与这片辽阔的土地相称的大国地位。中国自古即有祭天的习俗。让我们在告慰那些捐躯者和死难者的同时,跪拜苍天,对这饱受磨难的土地和尽忠报国的山河深深感恩。</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