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评论 0 收藏 0 分享 此文

武夷山国家公园形象标识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19-11-18 22:48| 发布者: 中国国家公园网| 查看: 2297| 评论: 0 |来自: 东南网

放大 缩小



东南网11月18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今天上午,武夷山国家公园形象标识新闻发布会在榕召开,会上有关领导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可以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想问一下,截至目前试点任务完成情况如何?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林贵民:在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在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所在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基本完成。

一是整合组建了管理机构。整合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规划建设管控等方面职责,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2017年6月16日,管理局正式成立。二是调整明晰财政体制。将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作为省本级的一级预算单位管理。按照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收支两条线。三是有序推进确权登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国家公园初步进行了确权登记,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四是制定地方法规,于2018年3月1日起施行。五是建立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了资源保护、监测与科研、旅游管理等机制,出台了生态管护人员、检查哨卡人员和入园管理等规定。六是建立社区发展机制。制定社区参与特许经营和保护管理、就业引导与培训、产业引导机制,推动社区产业转型,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七是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制定社会捐赠、志愿者、合作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八是制定社会资金筹措办法。立足公益属性,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九是组织编写了《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初稿,并于11月初报请省政府研究。十是开展各项机制绩效评价。省林业局牵头组织开展11项机制绩效评价工作,评价报告已获省政府同意。十一是编制总体规划及5个专项规划,于11月7日通过福建省委常委会研究。十二是启动试点工作全面总结。总结我们的工作亮点,形成南方集体林区建立国家公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记者: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创新,请问省林业局在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上做了哪些努力?

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刘亚圣:我们知道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咱们国家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办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委编制委员会的有关文件,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属于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机构,在过渡期依托省林业局开展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政治担当,举全局之力,齐心协力、全力推进。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三大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履职,圆满完成筹备任务。2016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联席会议办公室(筹备组)设在省林业局,履行筹备组职责。截止到2017年6月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成立,我局牵头编制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图、时间表,也明确了责任单位,并在机构设立、财政体制改革、立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主要任务上取得阶段性突破,圆满完成筹备任务。

二是开展攻坚,加快推进工作任务落实。为了确保试点任务落实、落细,我局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梳理,制定任务清单。于2018年10月起,从省林业局机关和局直属单位抽调12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组进驻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展了“百日攻坚”行动。今年5月,我局又成立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对照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压实责任,加强跟踪督导。上个月,我局再次把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列为五个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基地和三大攻坚战之一,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成4个工作组,入驻国家公园督促指导工作,加大推进力度。

三是加强协调,强化生态保护合力。我们省林业局与南平市政府建立试点工作协调推动机制,我局和南平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召开试点工作推进协调会议,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局副局长、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与南平市分管领导还建立每月抓落实会议机制,督促落实协调推进会议议定的各项事项。同时,指导国家公园管理局与武夷山市、建阳区、光泽县等建立协调联络机制,实行联保联动和资源保护快速执法工作机制。此外,我局还与江西省林业局牵头成立闽赣两省联合保护委员会,按照“一个目标、三个共同”的协作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管理新途径,形成统一协调、相互协作、快速高效的共建机制,共同推动武夷山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就是把武夷山试点工作任务逐项规定,接受2020年的试点验收。

记者: 武夷山之所以能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试点之一,除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外,丰富的物种资源是最大亮点,能不能在这方面着重介绍下?

福建省林业局总工程师王梅松:

国家公园是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保护最严格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有幸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保护地。被中外生物学家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同时还是“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海拔2160.8米的黄岗山,是我国东南大陆最高峰,素有“华东屋脊”美誉。

试点区拥有极高价值的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有210.7平方公里未受人为破坏的原生性森林植被,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分布有11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组,56个群系,170多个群丛组,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地区所有植被类型。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由低处向高海拔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中山矮曲林和中山草甸。

试点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共记录野生高等植物2799种,占福建高等植物的52.22%,其中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有80种,中国特有属27个,模式标本种达91种。野生脊椎动物558种(包括:哺乳类79种、鸟类302种、爬行类80种、两栖类35种、鱼类62种),占福建省野生脊椎动物的33.27%,其中国际《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65种,中国特有种74种。昆虫6849种(约占中国昆虫种数的1/5),其中昆虫模式标本种1163种。是黄腹角雉、金斑喙凤蝶等珍稀濒危物种在国内的重要分布区,还有崇安髭蟾、崇安斜鳞蛇、武夷山玉竹、崇安鼠尾草等武夷山特有的动植物,具有极高的物种保护及栖息地保护价值。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我们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取得了可喜成果,如中外动植物专家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动植物新种——雨神角蟾和福建天麻。同时,在我们组织的科考活动和野生动物红外监测中,还拍摄到了黄腹角雉、勺鸡、黑熊、黑麂、苏门羚等国家一级、二级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影像,其中黑熊是第一次被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红外相机捕捉到,并且在3处不同样线中出现。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科研监测力度,布设更多的红外相机,相信不久还可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记者:明年国家将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行验收,请问截至目前体制试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这是我们国家公园试点的主要目标。自武夷山国家公园成立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所在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坚持改革思维,贯彻创新理念,全力推进体制试点工作,主要取得三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是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整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统一履行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管理职责,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管理体制弊端,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地之间的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

二是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试点区原生性森林植被和垂直带谱保存完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自然植被覆盖率达94.92%,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发现动植物新种雨神角蟾和福建天麻。园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处于“非常清新”水平,PM10、PM2.5含量常年处于一级优水平。

三是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新模式基本形成。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为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省、地、市三级联席会议制度、闽赣两省跨省联动机制、乡镇村联保联动工作机制、资源保护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初步形成了共商、共管、共建、共享的生态保护管理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部署,对照中办、国办《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认真落实《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标对表,抓好试点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典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提炼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确保明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记者:国家公园以保护为优先,但是武夷山也是人为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保护和发展难免产生矛盾,请问你们是如何进行分块管理的?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林贵民:这个问题问得比较尖锐,保护和发展永远都是一对矛盾。有效保护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所以,我们针对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现实情况,采取管控和功能分区相结合的方式,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划分为两个管控区和四个功能区,实行差别化管理。

两个管控区分别是:

1.核心保护区:该区域原则禁止人为活动,主要包含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部分实验区,九曲溪上游保护带靠近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区域,面积505.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5%。

2.一般控制区:该区域通过限制人为活动,来实现保护的目的,面积为495.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5%。

四个功能分区分别是:

1.特别保护区:该区域为保护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如刚才说的210多平方公里没有人为活动的地方,还有保护生物进程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域,包括它们的栖息地,占总面积的大概42%左右。是保护级别最高的区域,其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人类活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2.严格控制区:该区域为保护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和遗迹等的区域,面积约98.41平方公里,大概占总面积的10%左右,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等活动,禁止开展与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3.生态修复区:该区域既是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也是向公众进行自然生态教育和遗产价值展示的区域,面积为364.48平方公里,大概占总面积的36%左右。除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和不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居民生产设施改造,以及自然观光、科研教育、生态体验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

4.传统利用区:顾名思义,该区域为原住居民生产区域,大概占总面积的12%左右,原住居民可以开展符合国家公园规划要求的生产活动。

通过以上分区,实行差别化管理,可以有效缓和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的矛盾,更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