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国艺光影 首页 全景VR美术馆 查看内容

【全景VR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刘向东绘画作品展》

2017-2-19 18:12| 发布者: 中国国家公园| 查看: 3363| 评论: 0

摘要: 探索与叩问——策展人的话无论在何种社会形式下,生存、生活都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首要现实,也是人类社会始终要面对的母题和终极拷问。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消除个体间的生存差异提供的物质便利和 ...



      

    探索与叩问——策展人的话


无论在何种社会形式下,生存、生活都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首要现实,也是人类社会始终要面对的母题和终极拷问。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消除个体间的生存差异提供的物质便利和科技保障,但是,文化心理与精神的落差依旧是他们的生命质感与生活意趣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当下,人们享用它的同时却又常常让自身陷入惶惑和迷失之中,生存在此时仿佛一种悖论。
出生于湖南衡阳的艺术家刘向东与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经历了从全家下放农村到回城、从小城镇到大都市的奋斗和迁徙。16岁就考上大学,成为当时美术类考生中并不多见的特例;工作4年后即获第七届全国美展水彩画银奖(金奖空缺);迷恋过设计,一度成为省会城市手绘室内水彩效果图的最佳画手之一……虽然少年得志,但是因为生计,他却将艺术创作的黄金期用在了美术设计和环境工程上。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游离于美术创作的边缘,似乎淡出美术尤其是水彩画界的主流视线。当进入到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后,伴随这高楼崛起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而那些都市打拼者的行为举止、面部表情令他十分触动:他们虽卑微渺小,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尊严与喜乐?他们服务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该如何面对被漠视的境遇?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社会形象,也成为他重拾水彩创作的重要素材。
众所周知,“水彩”是来自于西方的概念,在中国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自身的艺术属性和呈现方式,其特色是水彩本体语言和技术趣味所规定的,更多意义上是一个传统命题。但在刘向东看来,尽管水彩的概念是传统的,但方法和趣味可以演变,形式和语言可以创新,以适应当下视觉审美需要。历史虽然演绎出的众多美轮美奂的经典趣味,但并未排斥经典以外的存在意义和可能性;而本体特征虽然是画种的一种历史沉淀和文化经验,却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果把水彩的观念还原到物质的基本属性上,那“watercolor”就是水和彩相结合的绘画,是水溶性彩绘,是水与色的调和艺术。这样它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既可小也可大,既可湿亦可干,等等,有着多种可能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时,他尝试着走出传统观念和技术的束缚而根据自我的兴趣、直觉开始新的探索。在他的众多题材中,有静物、风景、动物、人物等等,而他最偏重于画人物——这在水彩领域恰恰是最难的,因为他对造型能力的要求更高,而水溶性材质也是一种限制,于是,在传统纸本上的语言和手段的摸索之外,他近些年来还尝试以布面为主的水彩画表现,并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实践,逐渐解决了诸如色彩的还原度、画面平整度、深入和修改、时间把控等原本在纸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创作思路的扩展、风格形式的自由演绎打开空间,并实现与其它画种并行或超越的手绘表现优势。最重要的是,借助布面水彩的方式,他拓展了水彩原有的表现题材和艺术趣味。这种探索的内容也更加契合了他对于社会领域问题的表现与关注,那些如雕塑般、有骨骼感的冷峻的人物肖像,也正是他对于当代人文化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另一种叩问。
当作者以水彩艺术表达对人或自然的关切时,其意图不仅仅是突显当今社会与自然的生存样态,还在于叩问传统艺术方式的当代意义。当传统艺术形式与当代趣味相融合,其意义也许还暗含当代语境下经典艺术的生存空间和可能性。当艺术家将水彩人物作为试验的先导时,也是期待对其他题材和内容的表达形式形成助力,从而更好的跨越和达到新的自由天地。

他对于水彩艺术的态度和观念,是一种投掷,一种敲击,一种探索。期待您的回应。


严长元

2016/11/18




点击进入全景VR展览>>